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金融诈骗愈发蔓延。金融诈骗案例逐年增多,涉及领域愈发扩大,诈骗手段也更加多元。常见的金融诈骗包括:
- 网络诈骗
网络诈骗是常见的金融诈骗手段,指发生在互联网上,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公私财物的诈骗行为。常见的网络诈骗包括虚假的咨询信息:如股市黑手在网上披露虚假信息哄抬股价,在股价上升后倾销股票牟利。再比如虚假的网上拍卖:消费者拍下物品付款后,出现收到次品或甚至根本没有收到货物的情况。 - 集资诈骗
集资诈骗指使用诈骗的手段非法集资。集资诈骗的方法包括集资后不按照约定使用集资款甚至携带集资款潜逃,还包括向集资者承诺过高的回报率。 - 保险诈骗
保险诈骗指通过虚构或制造保险事故等方法骗取保险金。具体诈骗手段包括包括捏造保险对象及制造/夸大保险事故或编造事故原因。 - 合同诈骗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设定陷阱等手段骗取对方财产的行为。或者是合同一方当事人故意隐瞒真实情况,或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从而与之签订或履行合同的行为。属诈骗手段之一。
在中国的司法实践中,鉴别“金融诈骗”与“金融诈骗罪”的方法除了诈骗行为与诈骗数额以外,还要认定诈骗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刑法概念下的金融诈骗罪师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犯罪。如集资后携款逃跑,明知无能力偿还却大量集资,转移资金、隐匿财产以逃避返还资金等都是典型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一旦被认定为金融诈骗罪,其法律后果则非常严重。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集资诈骗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犯罪人最高可处无期徒刑。
通常,被认定为集资诈骗者,法庭需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判决罚金,最低至两万元,最高至五十万元或没收财产。另外,合同诈骗与集资诈骗不同,虽然两者均可涉及民事及刑事责任,但是罚金额度并未直接在法条中明示,仅有关于量刑部分的时间累积方法。然而,合同诈骗如被入罪,则上述的罚金额度适用。
关于出现这两种诈骗后的受害人救济,中国法律采取追缴退赔的原则,即未被用掉的部分应被上缴和已经用掉的部分应被追回,之后再将这些金额赔偿给受害人。由于近年来金融模式不断创新升级,许多新型融资方式很难被马上定性,这也加大了受害人索赔的难度。因此,目前中国法律对金融市场中的受害人经济赔偿制度仍不够确实,这是现在进入中国金融市场需要格外注意的方面。
Global Connect Admin B.V. | 邱逸川 郝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