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智能,也称作文化智商,是外部人员对于一种文化、行为、理性和感性的解读能力。这一期,我们对文化智能进行介绍,不仅因为全球化使得各行各业都涉及到了跨文化往来,还因为文化智能属于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掌握它又非易如反掌,因此值得探讨。
这个概念首先由克里斯托佛 · 伊尔利教授和安松在2003年出版的《文化智能》一书中提出。文化智能,是在新文化环境中的适应能力。它是一种可以在陌生而模糊的行为环境中理解对方、认同双方所受影响的能力,同时又避免根据单一的因素做出盲目推论或以偏概全的结论。不应以偏概全是因为,即便是来自同一个国家或同一种文化的个体,也会因为自身的商业角色、所处环境、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背景、甚至个性等而表现出不同的行为。
如何判断一位员工是否具备文化智能,又或者,如何培养这种能力呢?首先,从最基础的组成三要素来看。《哈佛商业评论》提出了“头脑——辨识性、身体——行为性、心灵——动机性”三要素。简言之,具备文化智能的人应能够理解陌生的文化,适应相关的行为举止、并采取相应的行动来成功达到目标。
试以荷兰和德国为例,在霍夫斯泰德的文化六维度中,德国是相对阳性的国家,即更加重视事业发展和个人成就,荷兰是相对阴性的国家,即不那么注重这些。然而,这个结论是非常笼统的。在实际的个体互动中,很多人会发现同一种文化环境下,并非人人都持有相同的思维或体现相同的行为。这种差异化可能存在于小群体、社区、企业、或者家庭。因此,掌握文化智能的第一步应从详细的调研观察和学习相关知识开始。因为很多笼统的结论在整体看来是没问题的,却在个体接触中显得不那么准确。根据相关调研和知识进行思考和解读,提出恰当方案并采取相应的行动,如此才是完整地构成了文化智能管理。
2月12日,由荷日贸易协会组织主办,我们会在阿姆斯特丹同三位讲师一起带来关于文化智能的互动讲座,欢迎前来参加。下篇文章中,我们也会带来关于这个讲座的总结,敬请期待。
Global Connect Admin B.V. | 郝萱